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3年 第10期 > 第5版 学员天地
交流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探索互鉴提升履责能力——校(院)主体班联合开展“两带来”主题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30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本报讯 为检验学习成效,促进学习交流,5月31日上午,第82期市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第1期县级正职领导干部进修班和第41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联合开展了“两带来”主题交流活动。活动中,9位学员代表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围绕经济发展、底线工作、民生保障三个方面,以破解发展难题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畅谈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体会感悟。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刘建超院长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强省”提出了许多务实管用的建议,为各地以科技创新“逐梦星空”,打造无人机、航空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集群等提供了专业指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乐山市夹江县委书记许天毅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主题,交流了夹江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就如何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新机遇、探索军民融合新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夹江经验”,为学员们发挥各地资源优势,抓好技术转化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样板。 

守住底线方能更好发展,生态环保和粮食安全都是关系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省生态环境厅赵乐晨总工程师从专业角度出发,就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解读系列典型案例,剖析了相关经验教训,进一步增强了学员们的绿色发展意识、生态红线意识,更为直观地了解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宜宾市兴文县委书记陈良云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分享了当地创新探索出的“粮经复合、科技赋能、金融加持”工作路径,该模式保障了国家“粮袋子”,鼓起了农民“钱袋子”,实现了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令学员们深受启发。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围绕如何抓好基层矛盾化解,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廖冲绪研究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紧扣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的主线,深入阐述了如何以系统思维推进基层矛盾化解,破解掣肘基层治理效能和韧性提升的瓶颈制约,让学员们耳目一新。巴中市巴州区委书记余斌立足当地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反映诉求多的实际情况,着眼解决市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围绕“如何化解基层矛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分享了该区以“市民诉求大起底”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为各地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探索经验。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雪梅聚焦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详细讲解了行政执法与权益保护相关案例。省教育厅副总督学、督导审计处处长(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王运芳从城区学位紧张、子女分散就读等导致接送孩子不便、教育成本增加的实际出发,就创新实施“多子女同校就读”,促进国家“三孩”政策落地作了深入交流,在破解生育焦虑、增强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形成了专业分析,提供了管用的办法。攀枝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道泸分享了攀枝花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经验,为基层抓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

交流发言结束后,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肖尧中高度评价了学员们的经验和案例分享,对大家的充分准备、深入交流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认为此次主题交流活动达到了碰撞思维火花、提升履责能力等预期效果。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是一场思想的碰撞、观念的融合、方法的提升,通过跨班级分享,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各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为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提供了有高度、有深度的示范和样板,将把这份沉甸甸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勇于实践创新、奋力开拓进取,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大力量。

 

(四川省委党校第1期县级党政正职进修班学员  晏世莹)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